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 地址:安徽省巢湖市槐林镇九峰厂区
  • 生产基地: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沱江街道麦园埔厂房
  • 邮编:230000
  • 电话:13546875458
  • 邮箱:FishingnetChina1@gmail.com
米乐体育官方下载地址

鱼笼的制作方法

发表时间:2024-07-09 12:15:54  来源:米乐体育官方下载地址

  通常,利用鱼竿、网、鱼笼等作为捕获生存在大海或江河的鱼类的方法。其中,鱼笼相比于捕获单个鱼类的鱼竿,其捕获量大,且鱼笼在使用方面也比渔网简单。

  如上所述的鱼笼具有多种形态和结构,且在韩国公开实用新型申请第号和韩国公开实用新型申请第中也进行了公开。

  图1为示出如此之现有的鱼笼中的弹簧鱼笼的一个示例的图,图2为示出回收借由鱼笼捕获的鱼类的方法的图。

  如图所示,鱼笼10形成有:框架12,由圆筒形的盘型弹簧构成;鱼笼网11,包围所述框架12的外周;沿所述框架12内部中心方向连接而形成有入口12a、12b;引诱部13,所述入口12a、12b沿着鱼笼内部中心方向进一步延伸而形成有引诱部13。

  鱼类5通过两侧入口12a、12b进入第一引诱部13aa、13ba,并经过支撑第一引诱部13aa、13ba的一端部的引诱框架13a、13b,经过第二引诱部13ab、13bb的引诱口13a”、13b”的鱼类5借由鱼笼10被捕获,所述第二引诱部13ab、13bb以与第一引诱部13aa、13ba形成为一体的方式,一端部与所述第一引诱部13aa、13ba相连接,所述第二引诱部13ab、13bb以直径小于第一引诱部13aa、13ba的直径的形态延伸。被捕获的鱼类5可储存于储存部14。在储存部14配置鱼饵(未图示)可引诱鱼类5。若完成捕鱼,则在陆地上掏空鱼笼10,从储存部14内回收鱼类5,压扁鱼笼10后,借助鱼笼固定部15固定鱼笼10的框架12”的两侧并进行保管。

  在所述现有的鱼笼10中,储存于储存部14的鱼类5很容易逆着引诱部而逃脱。即,鱼类5在储存部14游动的过程中,若靠近内侧的引诱口13a”、13b”,则容易向外部逃脱。因此,存在鱼类5的捕获量减少的问题。

  另一个问题就在于通过现有的鱼笼10的入口12a、12b会流入垃圾、水母等异物。若垃圾或废塑料等流入到鱼笼10的内部,则会在储存部14的内部腐败而产生恶臭等,导致难以借助鱼饵捕获鱼类5,由于已捕获的鱼类5因垃圾等异物而死亡,因而还存在鱼类5失去商品性的忧虑。并且,若水母等流入到鱼笼10的内部,则水母将捕食捕获的鱼类5,会减少捕鱼量。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鱼笼,作为用于鱼类捕获的鱼笼,包括:鱼笼网,形成有至少一个入口;至少一个框架,用于支撑所述鱼笼网;至少一个引诱部,从所述鱼笼网的所述入口沿着朝向所述框架内部的方向延伸而成,所述引诱部包括引诱口;以及防逃脱部,形成有隔离的空间,且设置有至少一个鱼类通过孔,用于使经过所述至少一个引诱部的所述引诱口的鱼类通过。

  所述引诱部和所述防逃脱部分别借助至少一个的连接部件以在所述鱼笼网被定位。

  所述防逃脱部还包括至少一个的出口,所述出口排出通过所述鱼类通过孔流入的鱼类。

  所述框架包括:第一框架,配置在上侧;以及第二框架,与所述第一框架间隔有预定距离而配置;所述鱼笼网与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相结合,形成所述鱼笼的上部面、下部面及侧壁。

  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以互相对应的大小和形状形成。并且,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以互不相同的大小和形状形成。此时,所述第二框架形成为大于所述第一框架。

  所述鱼笼网在相对的一侧及另一侧形成有一对所述入口,使一对所述引诱部以相对的方式配置。

  作为一个示例,所述框架包括: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以相对的方式配置;第三框架和第四框架,在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的内侧以在间隔有预定距离的状态下以相对的方式配置,所述第三框架和所述第四框架小于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以及盘绕框架,一端与所述第一框架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框架相连接,朝向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互相远离的方向对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进行加压。

  此时,所述鱼笼网包括:第一鱼笼网,一端与所述第一框架相结合,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框架相连接;第二鱼笼网,一端与所述第一框架相结合,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框架相连接;第三鱼笼网,一端与所述第二框架相结合,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框架相连接;以及第四鱼笼网,一端与所述第三框架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框架相连接,且在中央附近被切开,当展开所述鱼笼时,形成由被切开的部分紧密连接而成的鱼类流入口。

  所述防逃脱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鱼笼网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鱼笼网相连接,从而包围所述第二鱼笼网和所述第三鱼笼网的一部分周围和所述第四鱼笼网的全部周围。

  此时,进一步包括:第五框架,与所述第二鱼笼网相结合;以及第六框架,与所述第三鱼笼网相结合,所述防逃脱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五框架相结合,另一端与所述第六框架相结合。

  所述第五框架和所述第六框架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的宽度,且具有大于所述第三框架和所述第四框架的宽度,所述第五框架和所述第六框架以相对的方式配置。

  所述出口以连接多个所述出口的各个中心的虚拟延长线与通过所述防逃脱部的中心的虚拟延长线互相平行的方式配置。

  并且,所述出口以连接多个所述出口的各个中心的虚拟延长线与通过所述防逃脱部的中心的虚拟延长线之间形成预定角度的方式配置。

  所述鱼笼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隔膜鱼笼网,所述隔膜鱼笼网与所述出口间隔有预定距离,配置于与所述出口和所述框架相结合的所述鱼笼网之间,用于划分所述鱼笼内部的空间。

  所述隔膜鱼笼网包括:第一隔膜鱼笼网,配置于靠近所述出口的位置,形成第一鱼类储存部,具有至少一个第一鱼类通过孔;以及第二隔膜鱼笼网,与所述第一隔膜鱼笼网间隔配置,与所述第一隔膜鱼笼网一同形成第二鱼类储存部,形成至少一个第二鱼类通过孔。

  所述鱼笼进一步包括介入于所述第一鱼笼网与所述防逃脱部之间的至少一个隔膜鱼笼网。

  所述隔膜鱼笼网包括:第一隔膜鱼笼网,配置于靠近所述防逃脱部的位置,具有第一鱼类通过孔;以及第二隔膜鱼笼网,配置于靠近所述第一鱼笼网的位置,具有第二鱼类通过孔,所述第一鱼类通过孔大于所述第二鱼类通过孔。

  所述鱼笼包括:第二鱼类储存部,由所述防逃脱部、所述第一隔膜鱼笼网、所述第二鱼笼网和所述第三鱼笼网形成;第二鱼类储存部,由所述第一隔膜鱼笼网和所述第二隔膜鱼笼网、所述第二鱼笼网和所述第三鱼笼网形成;以及第三鱼类储存部,由所述第一鱼笼网、所述第二隔膜鱼笼网、所述第二鱼笼网和所述第三鱼笼网形成。

  在所述第二鱼类储存部和所述第三鱼类储存部形成用于分割内部空间的第一划分膜和第二划分膜。

  所述第一划分膜和所述第二划分膜还包括用于使所捕获的鱼类经过的第一通过孔和第二通过孔。

  另外,根据一个实施例的鱼笼,进一步包括门单元,用于开闭由所述鱼笼网形成的内部空间部,所述门单元包括:门框架,与所述鱼笼网相结合;门部件,以能够开闭的方式设置于所述门框架,所述门部件的中央由网形成;锁,用于限制所述门框架和所述门部件的开闭动作;以及绳部件,一端与所述门部件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框架相连接,在所述门部件的关闭位置,被施加张力而处于紧绷状态;其中,在所述绳部件的张力被解除的情况下,所述门部件被打开。

  并且,所述鱼笼进一步包括用于选择性地开闭所述第一鱼类储存部至所述第三鱼类储存部的内部空间部的门单元,所述门单元包括:门框架,与所述鱼笼网相结合;门部件,以能够开闭的方式设置于所述门框架,所述门部件的中央由网形成;锁,用于限制所述门框架和所述门部件的开闭动作;以及绳部件,一端与所述门部件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框架相连接,在所述门部件的关闭位置,被施加张力而处于紧绷状态;其中,在所述绳部件的张力被解除的情况下,所述门部件被打开。

  所述鱼笼进一步包括辅助门单元,所述辅助门单元设置于所述门单元的内侧,所述辅助门单元用于单独开闭所述第一鱼类储存部至所述第三鱼类储存部的内部空间,所述辅助门单元包括:第一辅助门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二鱼笼网和所述第三鱼笼网中的任意一处的所述第一鱼类储存部侧;第二辅助门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二鱼笼网和所述第三鱼笼网中的任意一处的所述第二鱼类储存部侧;以及第三辅助门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二鱼笼网和所述第三鱼笼网中的任意一处的所述第三鱼类储存部侧。

  所述第一辅助门单元包括:第一门框架,在中央形成有第一鱼类排出孔;第一门部件,以能够开闭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第一门框架;以及第一锁,用于限制所述第一门框架和所述第一门部件的开闭动作。

  第二门部件,以能够开闭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第二门框架;以及第二锁,用于限制所述第二门框架和所述第二门部件的开闭动作。

  所述第三辅助门单元包括:第三门框架,在中央形成有第三鱼类排出孔;第三门部件,以能够开闭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第三门框架;以及第三锁,用于限制所述第三门框架和所述第三门部件的开闭动作。

  另外,根据一个实施例的鱼笼可进一步包括与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相结合的第一防异物单元和第二防异物单元。

  所述第一防异物单元包括:第一防异物框架,小于所述第一框架;以及第一防异物鱼笼网,与所述第一防异物框架相结合,所述第二防异物单元包括:第二防异物框架,小于所述第二框架;以及第二防异物鱼笼网,与所述第二防异物框架相结合。

  所述第一防异物框架借助至少一个的连接部件与所述第一框架相连接,所述第二防异物框架借助至少一个的连接部件与所述第二框架相连接。

  并且,所述鱼笼进一步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防异物单元和所述第二防异物单元中至少一处的鱼饵袋。

  所述鱼饵袋以与所述第一防异物鱼笼网或所述第二防异物鱼笼网形成为一体的方式构成,所述鱼饵袋借由捆扎所述第一防异物鱼笼网的一部分或所述第二防异物鱼笼网的一部分而成。

  另外,可形成设置于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中任意一处的至少一个固定单元。

  进一步包括用于连接所述第三框架和所述第四框架的至少一个绳,所述绳在所述第四鱼笼网的所述鱼类流入口附近,与所述第四鱼笼网相结合。

  并且,由于可防止在水中漂流的垃圾或水母等向鱼笼的内部流入,从而可防止垃圾等污染物流入到鱼笼内部,且可防止因水母等而减少捕鱼量。

  并且,当在入口侧设置鱼饵等时,可更好地向鱼笼入口侧诱导鱼类,从而可提高捕鱼效率。

  并且,可方便地向外部排出储存在鱼笼的鱼类,减少了鱼类甄选作业和回收方面的不必要的劳动,从而可缩短作业时间、提高劳动效率。

  图8作为一个实施例的圆筒形鱼笼的另一实施例,为示出引诱部的引诱口配置于防逃脱部的内侧时的图。

  图9作为图8的另一实施例,为示出引诱部的引诱口配置于多边形鱼笼的具有多个出口的防逃脱部的内侧时的图。

  图10和图11作为图8的另一实施例,为示出多个引诱部形成于圆锥形鱼笼且多个引诱口配置于一个防逃脱部的内侧时的图。

  图12至图20为示出以多种方式改变设置在弹簧鱼笼的内侧空间的防逃脱部的设置位置的实施例的图。

  图25为示出一个实施例的在弹簧鱼笼利用多个隔膜划分鱼类储存部的状态的图。

  图27为示出一个实施例的在弹簧鱼笼利用多个隔膜和划分膜划分鱼类储存部的状态的图。

  图35为一个实施例的在弹簧鱼笼按多个鱼类储存部设置有辅助门单元,并设置有用于遮盖按所述多个鱼类储存部设置的辅助门单元整体的门单元的状态的图。

  图37为示出一个实施例的在圆锥形鱼笼设置有用于划分鱼类储存部的隔膜的状态的图。

  图38为示出一个实施例的在圆锥形鱼笼设置有一对引诱部并设置有用于收获鱼类的门单元的状态的图。

  图39为示出一个实施例的在多边形鱼笼设置有一对引诱部并在入口侧设置有隔绝异物单元的状态的图。

  图40为示出一个实施例的在圆锥形鱼笼设置有防逃脱部、多个隔膜鱼笼网、门单元及隔绝异物单元的状态的图。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此过程中,为说明的明确性及为便于说明,可夸张地表现结构要素的大小或形状等。并且,考虑到本发明的结构及作用来特别定义的术语,可根据使用人员、应用人员的意图或惯例而不同。这种术语的定义应以本说明书全文内容为基础来以符合本发明技术方法的含义和概念来解释。

  鱼笼网10可呈网状。根据该实施例,所述鱼笼网10可由框架20支撑并形成内部空间部。例如,如图3所示,末端与环形的框架20相连接,由此形成圆筒形的鱼笼,从而可在内部形成可捕获鱼类1的空间部。可在鱼笼网10形成用于使鱼类1流入的入口11,以及通过所述入口11将鱼类1引入内部空间部的引诱口12。此时,为了对引诱口12做定位,可利用绳部件S捆在鱼笼网10的上侧及下侧做固定。对此,在后面再作说明。

  框架20可包括环形的第一框架21及第二框架22。框架20由金属材质形成,为避免被腐蚀,也可以树脂材料等进行涂层而形成。或者,可代替金属而由合成树脂等多种材质而形成。

  另一方面,所述第一框架21及第二框架22的形状,如图3所示,可呈直径相同的环形,如图4所示,可呈方形,如图5所示,第一框架21及第二框架22的直径也可互不相同。这可根据鱼笼的使用环境而不同。所述框架20与所述鱼笼网10相结合,形成鱼笼的架构,因此可根据自身的需求形成多种形状。因此,第一框架21及第二框架22可按圆形、三角形、方形、多边形等进行多样地变更。

  引诱部30从所述鱼笼网10的入口11沿着朝向所述框架20内部的方向延伸而成,所述引诱部30可包括引诱口12。如图3至图5所示,一个引诱部30可设置于鱼笼网10的一侧壁面,但并不局限于此。即,如图6所示,一对引诱部30a、30b,能够以相对的方式配置,如图7所示,进一步可设置多个引诱部30a、30b、30c。引诱部30的数量可根据鱼笼的大小可变化,且根据捕获的鱼类的大小也可被决定。

  如图3所示,所述引诱部30与形成于鱼笼网10的一侧壁面的入口11相连接,引诱口12的直径小于所述入口11的直径,从而可逐渐变窄而形成。借由所述引诱部30,可向鱼笼的内部引诱鱼类1。

  该实施例之情况,其特征是,通过防逃脱部100而设置于鱼笼的内部,可防止已捕获的鱼类1向鱼笼外逃脱。

  防逃脱部100可形成隔离的空间,且具有使经过如上所述构成的至少一个引诱部30的引诱口12的鱼类1所通过的至少一个鱼类通过孔110和出口120。

  作为一个示例,如图3所示,防逃脱部100可与所述引诱部30间隔有预定距离g。此时,所述距离g小于鱼类1的大小,因而经过所述引诱口12的鱼类无法从其缝隙逃脱。即使逃脱,也因处于鱼笼的内部,因此并无太大关系。通过所述引诱部30流入的鱼类1如图所示经过引诱口12并通过鱼类通过孔110向防逃脱部100的内部空间部流入,流入的鱼类1可通过出口120收容于鱼笼的内部。

  并且,防逃脱部的形状虽然可呈多种形状,但在图3中,防逃脱部100可大致呈圆柱形,如图3所示,可在一对环形的框架形成有网,并在侧壁形成所述鱼类通过孔110,在上部面或下部面中的任意一处形成出口120,从而制作防逃脱部100。此时,可利用至少一个的绳部件S或杆(Bar)等,将防逃脱部100捆在鱼笼网10,从而可对防逃脱部100进行组装。

  如图3及图4所示,防逃脱部100可沿着与所述引诱部30的鱼类移动方向互相垂直的方向以直立的方式设置,如图5所示,防逃脱部100虽然可沿着与鱼类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配置,也可配置成与底面平行。如此防逃脱部100的配置位置可根据鱼笼的结构及设计而进行多种变化。

  图6为以在一个实施例的圆筒形鱼笼设置有一对引诱部30a、30b的情况作为一例来进行说明的图。此时,可在各个引诱部30a、30b分别设置第一入口11a、第二入口11b和第一引诱口12a、第二引诱口12b,所述第一入口11a、第二入口11b、第一引诱口12a及第二引诱口12b能够以相同的形状对称配置。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可根据自身的需求配置于多个位置

  并且,防逃脱部100在所述一对引诱部30a、30b中,能够以从一侧引诱部的一部分到另一侧引诱部的一部分为止包围引诱部整体的方式配置。即,如图6所示,第一引诱口12a及第二引诱口12b能够以相对的方式配置,所述第一引诱口12a及第二引诱口12b可借助绳部件S连接来做定位。防逃脱部100可通过网部件包围所述第一引诱口12a及第二引诱口12b而形成。此时,所述防逃脱部100的出口120可配置于与所述第一引诱口12a及第二引诱口12b互相垂直的位置。并且,可形成有至少一个或其以上的出口120。

  即,如图7所示,可根据鱼笼形成多个引诱部30a、30b、30c,可在每个引诱部30a、30b、30c设置以如上所述的方式构成的多个防逃脱部100a、100b、100c。

  另一方面,如图8所示,所述防逃脱部100也可设置为所述引诱部30的引诱口12可配置于内部。此时,所述引诱口12直接插入防逃脱部100的侧壁而非所述鱼类通过孔110(参考图3),从而引诱口12也可配置在防逃脱部100的内部空间。

  并且,如图9所示,可设置一个引诱部30,且在将防逃脱部100按球形进行设置的同时,其也可形成有多个出口120a、120b、120c。

  另一方面,如图10及图11所示,在构成多个引诱部30a、30b、30c的同时,也可如图8的实施例所示,将其端部配置在防逃脱部100的内部空间。在此情况下,所述防逃脱部100的出口120还可形成为仅有一个,并配置成朝向底面。此时,所述第一框架21及第二框架22的形状可呈圆形,也可呈多边形。并且,如图所示,使第二框架22大于第一框架21,从而在拋向水中的情况下,底面可自然形成为朝下。若以如上所述的方式较大地形成第二框架22的尺寸,则因自身重量,在水中容易使底面朝下,可使鱼笼不易被水流冲翻。

  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可由防逃脱部100防止所捕获的鱼类1进入鱼笼内能逃脱的唯一通道即引诱口12。尤其,由于防逃脱部100的出口120和鱼类通过孔110按垂直的方向而形成,因而视力本身就差的鱼类1很难精确地经过出口120和鱼类通过孔110而向引诱口12移动,因此,可防止被捕获的鱼类通过引诱口12而逃脱。

  如图所示,弹簧鱼笼可包括鱼笼网10、多个框架20、以相对的方式配置的一对引诱部30a、30b。

  框架20可包括第一框架21、第二框架22、第三框架23及第四框架24和盘绕框架25。

  第一框架21及第二框架22能够以相对的方式配置,第三框架23及第四框架24能够以相对的方式配置,所述第三框架23及第四框架24可在所述第一框架21及第二框架22的内侧配置成间隔有预定距离的状态。另一方面,盘绕框架25的一端与第一框架21相结合,盘绕框架25的另一端与第二框架22相结合,从而可使所述第一框架21及第二框架22间隔有预定距离。

  另一方面,所述第一框架21的直径及第二框架22的直径可大于所述第三框架23的直径及第四框架24的直径,从而可使所述多个引诱部30a、30b越向鱼笼的内部越逐渐变窄。

  根据该实施例,鱼笼的特征是,设置有防逃脱部100,使流入所述鱼笼的内部的鱼类1无法逃脱,在图12至图20中,如上所述的防逃脱部100以多种方式与鱼笼相结合。

  即,如图12所示,经过形成于引诱部30a的端部或底部侧的引诱口12的鱼类向防逃脱部100的内部空间流入,并通过出口120收容于鱼笼网10的内部空间。此时,防逃脱部100以包围鱼类流入的鱼笼的引诱部30a的一部分的方式形成,从而使鱼类无法轻易地经由进入的地方向外逃脱。

  图13至图20作为其他实施例,是一种借由调节防逃脱部100的大小来使引诱部30a的一部分区域包括在防逃脱部100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经过引诱口12、12的鱼类可分别通过出口120、120向鱼笼内部流入,防逃脱部100可防止所流入的鱼类通过入口11a、11b逃脱。

  另一方面,如图20及21所示,第一引诱部30a的一端与第一框架21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三框架23相连接,第二引诱部30b的一端与第二框架22相连接,另一端与第四框架24相连接。

  此时,所述框架20包括第一框架21、第二框架22、第三框架23、第四框架24及盘绕框架25,鱼笼网10可包括:第一鱼笼网10a,与所述框架20相结合而形成鱼笼的外围;第二鱼笼网10b,一端与第一框架21相结合,另一端与第三框架23相结合;第三鱼笼网10c,一端与第二框架22相结合,另一端与第四框架24相结合;以及第四鱼笼网10d及第五鱼笼网10e,在末端形成有鱼类1经过的引诱口12。

  在这种情况下,包括第一流入口11a及第二流入口11b的第一引诱部30a及第二引诱部30b的一部分区域可由所述防逃脱部100包围,为此,第三框架23及第四框架24可配置于防逃脱部100的内侧。即,所述防逃脱部10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鱼笼网10b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鱼笼网10c相连接,从而防逃脱部100可包围所述第二鱼笼网10b和第三鱼笼网10c的一部分以及第四鱼笼网10d与第五鱼笼网10e的全部周围。

  另一方面,如图21和图2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鱼笼为避免鱼类逃脱,在防逃脱部100中进一步可包括第五框架101及第六框架102。所述防逃脱部100的一端与第五框架101相结合,防逃脱部100的另一端与第六框架102相结合。第五框架101和第六框架102可大致呈环形,所述第二鱼笼网10b可与第五框架101相结合,第三鱼笼网10c可与第六框架102相结合。所述第五框架101及所述第六框架102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框架21及所述第二框架22的宽度,且具有大于所述第三框架23及第四框架24的宽度,第五框架101及第六框架102能够以相对的方式配置。因此,所述第一引诱口12a及第二引诱口12b可全部配置于防逃脱部100的内部空间部,经过第一引诱口12a及第二引诱口12b的鱼类可通过出口120收容于鱼笼的内部。

  并且,多个出口120a、120b、120c可贯通形成于防逃脱部100,多个出口120a、120b、120c的配置可采用如图23所示的多种方式。所述出口120可呈圆形、椭圆形、多边形等多种形状。至少三个所述出口120可贯通形成于形成所述防逃脱部100的防脱离鱼笼网。

  即,如图23的(a)部分所示,所述出口120能够以连接各个中心的虚拟延长线与经过所述防脱离鱼笼网的中心的虚拟延长线平行的方式配置。并且,如图23的(b)部分所示,所述出口120能够以连接各个中心的虚拟延长线与经过所述防脱离鱼笼网的中心的虚拟延长线之间形成预定角度的方式配置。并且,如图23的(c)部分所示,可设置四个出口120,并以与图23的(a)部分所示的方式配置。

  图24为示出在一个实施例的鱼笼中弹簧鱼笼形成有防异物单元600的结构的图。一对防异物单元600分别与第一框架21及第二框架22相结合,由于是相同的结构,因此可仅以一个为示例进行说明

  防异物单元600可借助多个绳部件620与防异物框架610相连接,且与防异物鱼笼网615相结合,进而可形成阻断膜。此时,所述防异物框架610小于第一框架21。此时,如图24的(b)部分及图24的(c)部分所示,鱼饵袋b可设置于所述防异物鱼笼网的末端,且作为一例,鱼饵袋b进一步可借由利用绳630捆扎防异物鱼笼网的一部分而成。此时,所述绳630可利用使用于拉紧洋葱网袋的绳等,借由打结635处理来收尾。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通过防异物单元600的周边空间部,水50和鱼类可流入,重量大的垃圾或异物等被所述防异物单元600阻断,从而可阻断垃圾或异物向入口11a的内侧流入。

  另外,在图24中,说明了防异物框架610共借助4个绳部件620来支撑的结构,但并不局限于此,绳部件620、杆等的连接部件的数量可根据自身的需求而不同。并且,防异物单元600的位置可是正中央,也可按偏向一侧的形态而构成。

  并且,如图25至图30所示,鱼笼进一步可包括至少一个的隔膜鱼笼网400,所述隔膜鱼笼网400与所述出口120间隔有预定距离,所述隔膜鱼笼网400配置于与所述出口120和所述框架20相结合的鱼笼网之间,用于划分鱼笼内部的空间。

  鱼类储存部410可包括第一鱼类储存部411、第二鱼类储存部413及第三鱼类储存部415,所述第一鱼类储存部411、第二鱼类储存部413及第三鱼类储存部415可分别储存大小各不相同的鱼类1。

  隔膜420用于区分大小各不相同的鱼类来收容于所述鱼类储存部410的内部,隔膜420可包括第一隔膜鱼笼网421、第二隔膜鱼笼网423以及第三隔膜鱼笼网425。而且,如图25及图26所示,可在所述第一隔膜鱼笼网421及第二隔膜鱼笼网423分别设置第一鱼类通过孔411a及第二鱼类通过孔413a。此时,所述第一鱼类通过孔411a可大于所述第二鱼类通过孔413a。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经过所述出口120的鱼类中的小型的鱼类可向设置于最外侧的第三鱼类储存部415侧逃脱,从而可防止因在鱼笼的内部大型鱼类吃掉小型鱼类而导致捕鱼量减少的情况。

  并且,如图27所示,可在所述第二鱼类储存部413及第三鱼类储存部415形成用于分割内部空间的第一划分膜416及第二划分膜418。而且,可在所述第一隔膜鱼笼网421及第二隔膜鱼笼网423如图所示设置所述第一鱼类通过孔411a及第二鱼类通过孔413a等的多个鱼类通过孔。

  所述第一划分膜416及第二划分膜418可形成为大于使所捕获的鱼类经过的第一通过孔416a及第二通过孔418a。

  另一方面,如图28所示,可在第一鱼类储存部411、第二鱼类储存部413及第三鱼类储存部415分别沿着与鱼笼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方向形成划分膜412、414,可在所述划分膜412、414形成第一通过孔412a及第二通过孔414a。此时,所述第一通过孔412a及第二通过孔414a的大小可互不相同,所述第一通过孔412a的大小可大于第二通过孔414a的大小。

  另一方面,如图28所示,可在第一隔膜鱼笼网421形成所述第一引导鱼类通过孔411b和第二引导鱼类通过孔413b,所述第一引导鱼类通过孔411b由中间隔有第一划分膜412的第一引导通过孔411ba及第二引导通过孔411bb而构成,所述第二引导鱼类通过孔413b由中间隔有第一划分膜412的第三引导通过孔413ba及第四引导通过孔413bb而构成。此时,所述第二引导鱼类通过孔413b的大小可小于所述第一引导鱼类通过孔411b,这是为了可逐渐朝向鱼笼的最外侧,储存大小逐渐变小的鱼类。

  图29示出了在如上所述的鱼笼沿着与鱼笼的长度方向互相垂直的方向形成阻断膜500,来在阻断膜500以互不相同的大小贯通形成的圆形的第一划分膜416及第二划分膜418来形成的结构,且可形成为所述第一通过孔416a的大小可大于第二通过孔418a的大小。此时,可在第一隔膜鱼笼网421形成第一引导鱼类通过孔411c,可在所述第二隔膜鱼笼网423形成第二引导鱼类通过孔413c,第一引导鱼类通过孔411c和第二引导鱼类通过孔413c的大小可互不相同,从而仅可使小型鱼类向鱼笼的外围侧移动。

  图30为示出根据图29的阻断膜500的构成来区分收容大小互不相同的鱼类1a、1b的状态的图。

  如图所示,可在第一隔膜鱼笼网421形成第一引导鱼类通过孔411b,此时,所述第一引导鱼类通过孔411b重新由大小互不相同的第一引导通过孔411ba及第二引导通过孔411bb构成,从而使鱼类隔着所述阻断膜412被区分。此时,可在所述阻断膜412形成具有第一直径的通孔412a,从而使相对小的鱼类1b经过,而大的鱼类1a则无法经过。

  并且,可在第二隔膜鱼笼网423形成第二引导鱼类通过孔413b,此时,所述第二引导鱼类通过孔413b重新由大小互不相同的第三引导通过孔413ba及第四引导通过孔413bb构成,从而使鱼类隔着所述阻断膜414被区分。可在阻断膜414形成具有第二直径的通孔414a,从而使相对小的鱼类1d经过,而大的鱼类1c则无法经过。

  图31为简要示出在一个实施例的弹簧鱼笼设置有门单元700的结构的图。其他结构与所述说明中的内容相同,因而将省略重复的部分。

  门单元700可设置于引诱部11b的一端,借助绳部件750,门单元700的一侧端部可与引诱部30相连接,从而能够以与弹簧鱼笼的收缩动作相联动的方式打开门单元700。所述绳部件750可借由防脱环770挂在形成于处在防脱环770的对角线并被固定。若解除所述环部760与第一框架之间相结合的状态,则与所述环部760相结合的绳部件750失去张力,从而使门部720处于可开闭的状态。另一方面,所述防脱环770并不是必不可少的部件,还可借由缠绕所述绳部件750来使绳部件750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框架21或第三框架23。

  框架部710可设置有至少一对固定部711、712,使门框架710固定于框架20的两端。并且,可在框架部710的中央附近形成可开闭所述门部720的通孔,且可设置用于维持所述门部720的封闭状态的锁定装置(或,称为锁)717。可在框架部710设置铰链部715,从而可旋转开闭所述门部720。

  门部720可包括:门框架721,形成门部720的周围面,在门框架721的中央具有通孔;以及门网725,与所述门框架721相结合。此时,在所述门部720的一侧端部,较佳地,在所述铰链部715的相反侧,绳部件750在鱼笼的内侧与门部件720相连接。另一方面,如图所示,所述门单元700整体上形成鱼笼网结构719,从而可使水经过。

  如图33所示,在该实施例的门单元700中,所述固定部712可与第四框架24相结合,由此,所述门单元700可选择性地开闭鱼笼的整体内部空间部。即,所述绳部件750的一端与所述门部720相结合,绳部件750的另一端如上所述与第一框架21相连接,因此,鱼笼如图34所示,若朝向鱼笼施加箭头方向的力F来压缩鱼笼,则因绳部件750的拉力被解除,从而如图34的(b)部分所示,门部720处于可打开的状态,因此,可通过门单元700收获捕获的鱼类1。

  另一方面,如图35所示,若在鱼笼设置多个鱼类储存部,则进一步可在所述门单元700的内侧,在每个鱼类储存部411、413、415单独设置辅助门单元。

  即,如图35及图36所示,在该实施例的鱼笼中,进一步可在门单元700的内侧包括用于开闭第一鱼类储存部411、第二鱼类储存部413、第三鱼类储存部415的辅助门单元730,可在其上方以可转动开闭的方式设置具有所述结构的门部720。

  在图36中,辅助门单元730可包括第一辅助门单元730a、第二辅助门单元730b及第三辅助门单元730c,可设置由第一辅助铰链部745a、第二辅助铰链部745b及第三辅助铰链部745c构成的辅助铰链部745,从而可转动开闭所述第一辅助门单元730a、第二辅助门单元730b及第三辅助门单元730c。

  并且,为维持所述辅助门单元730的封闭状态,其可分别设有第一锁定装置737a、第二锁定装置737b及第三锁定装置737c,且其能够以与锁定装置717结构相同的方式设置。如上所述的锁定装置可采用杠杆方式。

  另一方面,在位于最外侧的门部720不被打开的情况下,多个所述辅助门单元730不被打开,因而即使所述第一锁定装置737a、第二锁定装置737b及第三锁定装置737c被打开,鱼类也不会出来。

  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可借由门部的开闭而比现有的鱼笼更容易地收获所捕获的鱼类1。即,由于鱼类以不同的大小被区分,因而若按所要收获的鱼类的大小选择性地打开所述辅助门单元730,则可一次收获仅一种大小的鱼类,从而可节省在收获鱼类后的分类作业所消耗的时间。

  图37作为根据所述实施例的变形实施例,是在圆锥形鱼笼进一步设置用于区分捕获大小各不相同的鱼类的隔膜的结构。

  如图所示,在具有一对入口11a、11b的鱼笼也还可设置第一隔膜鱼笼网411、第二隔膜鱼笼网413及第三隔膜鱼笼网415。而且,在第一隔膜鱼笼网411及第二隔膜鱼笼网413形成大小互不相同的鱼类通过孔,这与所述内容相同。因此,可在第一鱼类储存部421、第二鱼类储存部423及第三鱼类储存部425储存大小互不相同的鱼类。

  图38示出在圆锥形鱼笼设置所述门单元700的实施例,门单元700的基本结构及操作与所述内容相同。但,在借由绳部件的卡定解除动作打开门单元700的情况下,可更便利地收获在鱼笼内部所捕获的鱼类。

  图39示出在多边柱形的鱼笼的第一引诱部30a及第二引诱部30b侧设置防异物单元600的鱼笼结构,其结构及效果与前述内容相同。

  图40示出在圆锥形鱼笼设置所述多个隔膜鱼笼网、第一鱼类储存部421、第二鱼类储存部423、第三鱼类储存部425的结构、防逃脱部100、防异物单元600及门单元700等全部的鱼笼结构的一例。其结构及操作与前述内容相同。

  以上所说明并在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不应被解释为限定本发明的技术方法。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仅受权利要求范围中记载的事项限制,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能够以多种形态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法进行改良及变更。因此,只要这种改良及变更是对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则属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