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箱范文10篇

来源:米乐体育官方下载地址    发布时间:2024-07-17 22:49:3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网箱范文,还能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黄鳝为合鳃目鱼类,肉肥味美,营养丰富,具有非常好的药用价值。但市场上的黄鳝一直是靠野生捕获,随着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和大量的酷捕滥捉,野生黄鳝的存量慢慢的变少。为了丰富水产品市场,我县众多的养殖户自发地进行了黄鳝的养殖试验,但无一成功。笔者于2004年进行了黄鳝的网箱试验,以探讨黄鳝网箱养殖的可行性。

  试验点选在重庆垫江县城北花卉园内的一口面积约0.67hm2的新建池塘内,池塘水质好,水深约2.5m。

  网箱采用3×2×1.5m3的聚乙烯网片,网目为1mm,用钢管打桩固定,网箱露出水面50cm,沿网箱四周上缘加设30cm宽的防逃网。在网箱内放置占网箱面积70%的水葫芦作为黄鳝遮阴和栖息的场所。放种前网箱在池塘中浸泡了10多天。

  1.试验时间与方法试验时间为2010年7月19日至11月20日,共125天;试验网箱共14口,分两组并列设置,每组网箱7口。

  2.养殖环境条件网箱设置地点位于库区流水镇,库湾面积90余公顷,背风向阳,养殖区域水质清新,透明度70cm左右,平均水深6.5m,离岸150m。

  3.网箱设置网箱为聚乙烯无结网片制成,规格为6m×6m×3m,网目2cm。网箱设置方式为框架固定敞口式,网箱入水深2.6m。

  4.鱼种放养鱼种为安康金诺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培育,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2010年7月19日放养,平均规格20g/尾左右,每口网箱放养5000尾,两组网箱共投放鱼种1450kg,70000尾(详见表1);放养前用3%的食盐水消毒10分钟左右。

  黄鳝属合鳃鱼目,合鳃鱼科,黄鳝属,亦称黄鳝、蛇鱼、长鱼等。由于黄鳝生长快,成活率高以及对网箱养殖条件下能较好地摄食人工配合饲料,且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具有滋补强身和药用功效,它被当作中国水产养殖的首选品种之一,深受众多购买的人的青睐。现将黄鳝高效集约化网箱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网箱可设置在水库、湖汊、河道、池塘等地,其水源水质应符合GB11607渔业用水水质标准和NY505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的规定。一般以池塘为主,池塘最好呈东西走向,四周没有高大作物,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背风向阳。面积由养殖规模决定,池塘深度在2m左右。池塘进水后按每亩1条~2条青鱼,10条左右草鱼,20条左右花鲢,30条左右白鲢放养,用以调节养殖水质。

  首先按一口网箱2根~4根2.5m左右长木桩在池塘中钉成排,然后把铁丝从头到尾固定在木桩上,方便固定网箱。养殖网箱规格为4m×2m×1m,一般呈长方形或正方形,网箱材料一般为聚乙烯网布,然后把网箱固定在铁丝上,在挂网箱时纵向距离为2m~3m,横向距离为1m~2m,网箱应挂在离水面0.5m左右的地方成“一”或“品”字型排列,网箱间距0.5m,排距应方便渔用木船行使,便于投饵管理。一般静水池塘设置网箱总面积不宜超过池塘总面积的30%,流动水池塘网箱面积可达池塘总面积的50%左右。在网箱设置好后,向箱内投放经过洗净、剔除了老根老茎并用5%食盐水(或其它消毒剂)浸泡10分钟~20分钟的水花生或水葫芦(以水花生效果最好),覆盖整个网箱的80%以上,箱内水草可以供黄鳝栖息,避光,使黄鳝由穴居转为隐居,吸收箱内代谢产物,减少污染,还可用作投饵台,为黄鳝营造良好的栖息生态环境。在水草放入后,用杀虫剂和杀菌剂消毒,以杀灭水蛭等敌害生物,待药性消失,网箱水草返青后放养鳝种。

  摘要:网箱养殖是目前常用的一种养殖方式,介绍了网箱的设计,包括网箱的结构、材料、类型、设计等方面;同时详细的介绍了网箱养殖技术,包括适合网箱养殖的品种、培育鱼种、养成鱼等内容,以期为渔业养殖户提供参考。

  由于山区池塘少、面积小,池塘养殖没有经济效益,水库网箱养殖效益可观。网箱养鱼是利用竹、木、金属网片或合成纤维等为网身材料,装配成一定形状开放式或密闭式的箱体,设置在流水中,通过高密度的投饵精养或不给饵而利用水中的浮游生物作为食物达到高产的一种养殖方式。这种方式具有机动、简便、产量高及适应水域广等优点,有着广阔的发展前途。特别是一些大中型水库,为网箱养鱼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1)网衣。目前最广泛采用的是合成纤维,渔业上采用的有聚酰胺类、聚脂类、聚乙烯类和聚氯乙烯类等。在网箱中最常用的是聚乙烯类,其中比重为0.94~0.96,能浮于水面,几乎不吸水,并有较好的强度,耐日照且价格较便宜。渔业上使用得最为普遍。

  由于野生鱼类资源的日趋枯竭,网箱养殖得以迅速发展。饲料投喂是养殖生产中一个重要的环节。目前在网箱养殖场普遍的使用的投饲机,仅仅是代替了人工抛洒饲料这个重复动作。使用传统投饲机的养殖户不仅需要定时到网箱养殖现场进行投喂,更难以精确掌握最能满足养殖对象需求的投饲量[1]。投饲过少则导致养殖对象生长缓慢,影响产量,投饲过多则会增加饲料成本,同时会造成养殖海域的环境污染。工厂化大规模网箱养殖技术推动了自动投饲装备与技术的发展,国内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如辽宁省海洋牧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出一种远程监控投饲系统能实现远程定时定量投饲[2]。但鱼群对饲料的需求量受鱼龄、健康情况、水温、溶解氧、光强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在合理投饲方面,这些研究成果都只是根据预设的经验值“定量”投饲,智能性还略显不足。因此,研究一种新型智能投饲系统,结合监测与反馈控制以调控投饲时间及投饲量,提高饲料投喂的合理性,是网箱养殖业迫切地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现有网箱监测技术大多是针对网箱内鱼群的形态监测,了解鱼群的生长速度,或是针对网衣的监测,避免网衣破损、鱼群逃逸造成损失。专对于饲料投放状况的监测在国外发展非常迅速,技术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成熟[3-4],但国内还处于研发起步阶段,相关这类的产品及报道都较少[5-6]。对水下目标的探测常用的有光、电、声、磁等方法,网箱养殖中使用的饲料作为一种水下小目标,更适合用光学或声学的办法来进行探测。考虑到我国的海水养殖业大多都还是在近海海域,海水浑浊导致水下能见度低,不适合用光学方法,必须借助于水声设备才能进行水下探测。本文提出一种利用声学方法来监测投饲情况、控制投饲过程的方案,以解决网箱养殖合理投饲的问题,同时减少养殖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图1给出了一种基于声学原理实现智能投饲监控的方案示意图。根据鱼类的生活习性,在其进食活动刚开始不久,渗透到网箱底部的饲料是很稀疏的,而当其进食活动逐渐接近尾声时,渗透到网箱底部的饲料就会逐渐多起来,这一特点可拿来确定当前的投饲量还有是不是还应继续投饲。在网箱的底部用重锤悬吊安装一个投饲监测仪,即一套收发合置的回声探测声纳。该声纳向网箱底部区域发射一束声波。依据目标声学反射原理[7],声波在传输过程中,若遇到目标饲料就会产生回波,通过一系列分析接收到的回波信号能量值来判断饲料渗漏的量,并产生一个信号反馈到投饲控制管理系统,以控制投饲机的动作,减少欠投、过投等现象。本方案中,回声探测声纳的选用是关键,声纳性能、成本等因素将影响该方案的使用效果。

  回声探测声纳以波束形式分类,有单波束和多波束,单波束声纳结构相对比较简单、实现方便、价格低,更适合网箱养殖投饲监测用。图1中,回声探测声纳向网箱底部区域发射具有一定开角的声束,声信号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因过剩而落向海底的饲料时会发生发射,声纳接收某一段时间内的反射波,并传输给信号处理电路以计算其能量。某一段时间t1~t2(ms)内接收到的信号能量的计算方式为:E=∫t2t1v(t)2dt(1)式中,v(t)为接收到的反射信号电压,V;E为接收到的反射信号能量值,Wms。在养殖对象进食初期,E应该是个小量,随着进食过程接近尾声,E将会逐渐增大。如图1所示,t1取声波从O点到A点传播时间的2倍,t2取声波从O点到B点传播时间的2倍,这样选取是为了重点计算被监测网箱底部范围内的饲料所产生的声反射信号能量,避免邻近网箱的干扰,考虑到海流的因素能适当整体提前或延迟t1~t2的时间。声信号的频率与监测效果有很大的关系,要根据饲料颗粒的大小来选取,通常对于鱼类网箱养殖,其发射频率在200~500kHz之间较为贴切,这一频率范围的声波对于饲料比较敏感,作用距离也较为贴切,简单的声纳设备就能够达到10~50m的作用距离。此外,波束开角也会影响监测结果,波束开角过大,有可能把网箱底部、海底的反射能量一同计算进去,因此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一般取波束角≤10°。为减少网箱底部网衣或海底可能会导致的声波反射,声纳换能器能够使用椭圆结构,将长轴放置在水平方向,短轴在海深方向,这样做才能够大大减少海底和网衣的影响。

  黄鳝养殖大多分布在在内陆省份,其海拔较低,淡水资源较多,特别是小型野杂鱼资源丰富。黄鳝养殖的地区发展不均衡,受自然资源条件限制显而易见。如何打破自然资源限制,稳定发展黄鳝产业?笔者在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支持下,通过实地调研和试验研究,基本了解了黄鳝的生物学特性,确定了黄鳝基本营养需求,突破了人工繁殖和养殖关键技术,逐步形成了一套黄鳝池塘网箱健康养殖技术。

  1.池塘选择和清整黄鳝养殖通常在面积10~50亩、水深1.5米左右的浅水池塘中设置网箱;有较稳定、无污染的水源,污泥太深者应先作清淤处理,经过越冬、太阳曝晒,接着进行全池带水清塘。清塘消毒药物最好选用生石灰、漂白粉、强氯精等,生石灰300~500克/米3或漂白粉10克/米3,以杀灭池塘内有害微生物和水蛭等寄生虫,改善底质。一般清塘后30天左右可直接安装网箱,网箱内种植经过消毒的水草。2.网箱大小和设置网箱以4~6米2、箱体高度1米左右、长宽比为2米×3米或2米×2米为宜。网箱网目8~20目,每亩水面设置30~40只网箱,不超过水体面积的1/4,保证水体有充足的自净能力。网箱可用毛竹打桩固定四角或打桩牵拉钢丝绳,再将网箱四角固定在钢丝绳上。网箱入水深度40~60厘米,可随黄鳝养殖规格不同适度调整。

  1.苗种来源目前黄鳝苗种来源有两大途径,为野生苗种和人工繁殖苗种。野生苗种来源复杂,质量不稳定,近年来主要有稻虾田和纯种稻田。大型湖泊周边稻田较多,通过稻渔综合种养减少农药、化肥使用等可迅速恢复野生苗种资源。江西鄱阳湖,安徽六安、霍邱,河南固始、光山、横川,湖北洪湖、公安,江苏淮安等地稻渔综合种养基地的黄鳝苗种资源不断恢复,是野生苗种的集散地。近几年,黄鳝人工繁殖技术逐渐完备,人工繁殖苗种也持续不断的增加,采用仿生态繁殖苗种,自繁自养成活率高,不易带病。全人工催产孵化繁殖苗种规格整齐、成活率高、生长快,但目前价格较高,供不应求,仍有待进一步量产。2.苗种质量鉴别(1)不同体色的黄鳝苗种生长速度不同。综合分析各地养殖情况,大花黄鳝苗种体形较长、头较小、体态均匀,此类品种适应能力强、生长迅速、增肉倍数高,在网箱养殖中生长较快、成活率较高。另外,体色较深偏灰的隐花黄鳝,花纹不明显、头略偏大、身体均匀,此类黄鳝易驯食、食量大、生长速度快、繁殖力也较高,适宜选用。自然温度下,5月放养25克/尾左右或六七月放养50克/尾,年底可达150~200克/尾的上市规格。还有一类黄鳝头大、身体瘦小、花纹细密、颜色偏灰,该类黄鳝不易驯食,虽然成活率高,但生长速度慢,一般不宜采用。(2)捕捞时间和方法不一样,成活率存在非常明显差异。以鳝笼捕捉鳝苗当天放养最佳,以捕捉小龙虾的地笼捕捉的鳝苗次之,电捕或药物诱捕的成活率低不宜采用。采购时还能够最终靠试水鉴别质量,身体受伤或明显痉挛的、在水中浮头不下沉的黄鳝应淘汰。如条件许可,可通过温室炼苗,淘汰体质差、感染病害、体质弱的个体。3.苗种放养黄鳝池塘网箱养殖和其他鱼不同,需要种植水草,黄鳝苗种需在水草返青正常生长时才可放养。池塘清整消毒后即可设置网箱并在箱中投放水草,清塘药物药性消失后,网箱经过30天左右的浸泡,箱体长出一层附着物,表面变得柔软,水草也开始发芽返青,此时可放养黄鳝苗。这样鳝苗一进入网箱,便有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人工繁殖黄鳝苗种捕捞到放养时间短,应激小,通常在3月底、4月初气温稳定时即可放养。野生黄鳝苗种从捕捞到放养要经过多道程序,时间长,受捕捞温度和天气变化影响大,过度应激反应导致黄鳝免疫力降低,易发病,一般在气温稳定在26℃以上放养较佳,生产上多为天气晴朗的6月底至7月中上旬。苗种的放养密度依据养殖技术、放养时间和规格而定,但不宜太稀,否则难以驯食成功。5月放养温室炼苗的苗种,密度1.5千克/米2;6月底到7月初放养常规苗种,密度2.0~2.5千克/米2。

  摘要:网箱养殖是目前常用的一种养殖方式,介绍了网箱的设计,包括网箱的结构、材料、类型、设计等方面;同时详细的介绍了网箱养殖技术,包括适合网箱养殖的品种、培育鱼种、养成鱼等内容,以期为渔业养殖户提供参考。

  由于山区池塘少、面积小,池塘养殖没有经济效益,水库网箱养殖效益可观。网箱养鱼是利用竹、木、金属网片或合成纤维等为网身材料,装配成一定形状开放式或密闭式的箱体,设置在流水中,通过高密度的投饵精养或不给饵而利用水中的浮游生物作为食物达到高产的一种养殖方式。这种方式具有机动、简便、产量高及适应水域广等优点,有着广阔的发展前途。特别是一些大中型水库,为网箱养鱼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1)网衣。目前最广泛采用的是合成纤维,渔业上采用的有聚酰胺类、聚脂类、聚乙烯类和聚氯乙烯类等。在网箱中最常用的是聚乙烯类,其中比重为0.94~0.96,能浮于水面,几乎不吸水,并有较好的强度,耐日照且价格较便宜。渔业上使用得最为普遍。

  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以及国务院三建委关于水库渔业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和县政府专题办公会议精神,切实做好全县库区网箱拆除工作,确保长江航道安全和库区生态安全,特制定此工作方案。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国家法律和法规,对库区网箱(拦网)进行集中统一拆除,规范渔业正常生产秩序,保障通航安全和长江水质安全。

  网箱养殖是一种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高效益的生产方式,适合集约化的大规模养殖。自上世纪70年代起,我国开始发展网箱养殖,80---90年代期间,海水网箱养殖快速地发展,并成为海水鱼类养殖的主要方式[1]。然而,由于缺乏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片面的强调养殖规模和养殖强度的扩大,在养殖过程中未食的饵料、养殖对象的排泄物以及其他一些因素对养殖水体的影响越来越突出,许多水体出现了局部或者全局性的水质恶化现象,轻则引起水体老化,养殖效益下降,严重时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养殖对象的死亡,甚至是水生态系统的破坏。因此,对网箱养殖箱体内外水质变化的研究越来越引起关注。

  网箱养殖向水环境中输出的废物主要是未食的饵料、养殖对象的粪便和排泄物以及化学药品等。这些废物对养殖水体具有双重的作用:当废物排放量在一定的水平时,对环境是有利的,因为它提高了水体的生物生产力,促进整个水域生产力的增加;但是,当网箱养殖对水体的污染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时,就会造成水体的严重恶化。

  网箱养殖的主要营养来源是饵料,人工投喂的饵料大部分被养殖对象消化利用、转化为组织,但仍有一部分由于饵料投喂太多投饵方式不当或者利用率低等原因,成为残饵和排泄物散落到水中,增加了养殖水体营养盐以及有机物等,从而对水体造成污染。以饵料和鱼粪形式人为输入海水网箱养殖系统中的N只有27%---28%通过鱼的收获而回收,有23%沉积于沉积物中[2]。用人工配合饲料每生产1kg鱼,约有800g有机物、70g氮和14g磷通过种种形式进入水体,导致水域富营养化[3]。

  摘要:我国水库资源很丰富,水库网箱养殖发展迅速,但都会存在发展无序、管理滞后、水质恶化等问题。研究了网箱养殖与水库水质变化的相互关系,并提出保持水库水域生态良性平衡的几点建议。

  我国现有很多类型水库8900余座,总水面超过200万公顷,占淡水总水面的11.5%,其中可养鱼的水面估计超过180万公顷,占全国淡水可养水面的32%。水库是农业灌溉、人畜饮水、渔业养殖的主要区域,网箱养殖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适合大水面的渔业方式,具有投资少、产量高、见效快的特点,水库网箱养殖能够最经济和最大程度地利用现有水库资源。但是随着养殖规模和养殖强度的扩大,网箱养殖对水库生态环境的影响凸现,养殖残饵、排泄物、渔药、死鱼、生活废物等严重破坏水库生态系统,2006年初至2007年底,我们对广西的水库网箱养殖进行了实地调研,初步探讨了水库网箱养殖与水质变化的相互关系。

  水库水域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网箱养鱼后将会打破原来的系统平衡,对投饵式养殖而言,系统在增加鱼群体总量的同时,还大量投入饵料;对非投饵式养殖而言,系统增加了滤食性鱼群体总量,消耗掉大量的浮游生物量。因此,网箱养鱼对水库水环境的影响因水库自身的条件不同而不一样,既有积极有利的作用又有消极抑制的作用。我们对广西龙滩水库网箱养鱼调研表明,至2008年初库区内共有网箱约3万箱,其中95%以上是放养滤食性鱼类,利用水库丰富的浮游生物进行养殖(俗称为生态养殖),放养吃食性鱼类仅600箱左右,年产鱼量约2万吨。2008年3月在水库上游2000m和3000m处曾对水样进行抽检,结果COD浓度为10mg/L、总P浓度为0.11mg/L、总N浓度为2.1mg/L、石油类为0.02L/L、高锰酸盐为2.4mg/L,除因船舶航行有局部水域受石油类污染外,尚不存在别的严重污染问题,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地表3类水质标准。但受库区移民就业压力和眼前利益的驱动,库区的网箱养殖将迅猛发展,3~4年内库区的浮游生物就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到那时养殖模式势必转为人工投料养殖。据刘潇波[1]研究认为,每投喂1t饲料就有100~150kg散失于水中。按现有网箱规模,每年将有2000t的残饵进入库区水体,龙滩水库水质将受到严重污染。孟红明等[2]曾对我国主要水库的富营养化现状调查,认为水库水质总体状况堪忧,被评价的135座水库中贫营养型水库38座、中营养型水库40座、富营养型水库57座,分别占调查水库总库容的17.6%、45.4%、37.0%,如不采取对应的措施,水体富营养化将日趋严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