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万亿级产业集群广东唱响“海洋牧歌”

来源:米乐体育官方下载地址    发布时间:2023-10-18 18:36:12

  农业农村部、工业与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中国海警局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快速推进深远海养殖发展的意见,提出全产业链全环节快速推进深远海养殖发展的重点任务,是我国首个关于深远海养殖发展的指导性意见。

  广东开启我国深水网箱养殖先河,最早实现了深水网箱装备国产化研制推广应用。

  因海而兴,向海图强,2022年广东省海洋生产总值达1.8万亿元,同比增长5.4%。

  近年来,广东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构建水产发展新格局,打造蓝色粮仓,已构建起一条从种业、养殖、装备到精深加工的产业全链条;着力培育万亿级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集群,打造新的增长极。

  在广袤的外伶仃洋上,我国首座半潜式波浪能养殖平台“澎湖号”已经稳定运行了近四年的时间。

  在广东珠海万山海域,一望无际的蔚蓝海面上,漂浮着一座白色“海上堡垒”。当它缓缓升起,一座高达12米的网箱浮出水面,网箱中养殖的石斑鱼群穿梭游动。

  这是我国首台大型半潜式波浪能养殖旅游平台“澎湖号”,也是广东海洋牧场实践的一个缩影。

  6月6日,广东深远海养殖平台——“海威2号”正式投产仪式在湛江雷州覃斗镇流沙港码头举行,这是广东目前已投产的、顶级规模的海上养殖平台,也标志着广东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提速。该养殖平台与2022年4月21日投产的“海威1号”在同一片海域。此外,规模更大的“海威3号”也在规划设计中。

  与传统的重力式深海网箱相比,“海威2号”更安全、更智能、更低碳。作为广东深远海养殖平台中的“巨无霸”,“海威2号”长86米、宽32米、高16.5米,养殖水体3万立方米,是一种半潜桁架式渔业智能养殖平台,结构拥有非常良好的抗风浪能力,能抵御15级超强台风。同时,平台搭载自动投饵、在线监测等智能设备,形成智能化养殖管理,可节省人力成本60%;宽阔的平台空间搭载太阳能电力系统,日均发电量约200度,实现绿色能源的自给自足。其单个养殖周期可收获超100万斤鱼类,以鳘鱼、军曹鱼、鞍带石斑鱼(龙趸)等中高端名贵海水鱼养殖为主,致力打造深远海优质大鱼养殖场。

  海洋是高水平发展的战略要地。广东是海洋大省,拥有4314公里蜿蜒的大陆海岸线万平方公里的辽阔海域,得天独厚的气候与自然环境孕育了丰富的海洋生物。

  因海而兴,向海图强,2022年广东省海洋生产总值达1.8万亿元,同比增长5.4%。“蓝色经济”正在南粤大地上加速发展,“海洋牧场”崛起成为广东高水平发展的新动能。

  广东最早开启我国深水网箱养殖先河,最早实现了深水网箱装备国产化研制推广应用,养殖装备总体水平国内领先。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广东省建有覆盖海洋生物技术、海洋防灾减灾、海洋药物、海洋环境等领域的省级以上涉海平台145个,这中间还包括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科技为产业插上翅膀,推动海洋渔业向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转型升级。

  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养殖装备是基础支撑。目前,全省已建成重力式深水网箱近5000个,全球首个半潜式波浪能养殖旅游一体化平台“澎湖号”、全球第一艘浮体与桁架混合结构智能化养殖平台“德海一号”、创新型桁架式养殖网箱“海威1号”相继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加上‘海威2号’,广东在运营的深远海养殖平台有4个,还有非常多养殖平台在规划建设中。”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黄小华说。

  不仅有“好装备”,还要有“好种子”。广东海洋渔业资源丰富,已构建起一条从种业、养殖、装备到精深加工的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全链条。

  近年来,广东大力实施“粤强种芯”工程,培育了一批海水优势鱼种,比如金鲳、花鲈、军曹、石斑鱼、鮸鱼、章红等高品质高价值现代化海洋牧场养殖的优良品种。

  潮州市饶平县正加快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第一批项目——岸上花鲈良种场,建成后年培育优质花鲈鱼苗可达3亿尾,为现代化海洋牧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坚实种苗保障。

  依托种业研发成果,广阔海洋蕴藏的巨大食物潜力不断被挖掘。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2年,广东省海水养殖产量336万吨,其中鱼类78万吨、甲壳类72万吨、贝类178万吨、藻类6万余吨,“海洋饭碗”越端越牢。良种孕丰收,如今,“粤海鲜品”正走进千家万户、走向全球市场。据统计,全省海洋经济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经济总量1/6。2022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890.56亿元。

  今年的广东政府工作报告将“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列入稳定粮食生产和推进乡村振兴的一项重点工作。种业也是现代化海洋牧场高水平发展的“芯片”。省农业农村厅介绍,广东将着力构建现代化海洋牧场种业体系。其中,在湛江、阳江、惠州、珠海、潮州等地建设一批深远海养殖鱼类遗传育种中心和省级水产良种场,加强对深远海养殖鱼类良种选育和优质抗逆新品种培育。

  据悉,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海洋渔业试验基地在“虎龙杂交斑”研发成功后,正瞄准“青红杂交斑”开展研究,进一步培育适合深远海养殖的突破性新品种。

  同时,加大对阳西、饶平等重点区域支持力度,打造海水种业示范县镇。培育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化海洋牧场种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打造广东现代化海洋牧场种业“南繁硅谷”。

  如何让“一条鱼”产生“多条鱼”的价值?不断延长产业链是其中秘诀。今年3月召开的广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推进会指出,只要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一年两年、五年十年不断深耕下去,推动养殖、精深加工、育种饲料、物流运输、装备制造、文旅康养等全产业链发展,可完全打造新的万亿级产业,让“一条鱼”产生“多条鱼”的价值。

  每年金秋时节,广东湛江肥美的金鲳鱼进入收获期。这里被誉为“中国金鲳鱼之都”,有着超过3500个深海养殖水箱。这些金鲳鱼不仅直接销往市场,还进入工厂、走上流水线,被制作成美味方便的预制菜产品。此外,金鲳鱼“游向”国际,出口到马来西亚、印度等国家和地区。

  “此前较为单一的产品导致金鲳鱼一直没能获得广阔市场,通过发展预制菜等方式延长产业链,不仅让金鲳鱼实现价格提升,更让慢慢的变多的养殖户从中致富。”湛江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除了推出更多现代化海洋牧场的预制菜产品,与生物科学技术结合是海洋产品精深加工的重要方向和前沿领域,广东在海洋保健食品、化妆品、生物医药等领域大范围的应用生物科学技术,带动整个产业链产值提升。

  广东坚持规划先行,以顶层设计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依托不同的海洋资源禀赋、产业优势等,积极探索“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模式。

  目标怎么来实现?广东提出以“工业化”思维打造一批产加销贯通、渔工贸一体、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化海洋牧场(海洋经济)产业园。

  广东还将培育一批涉渔“专精特新”企业,形成新产业新业态争相迸发的局面,培育一批国家级现代化海洋牧场。

  《广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实施方案》提出,要坚持“疏近用远、生态发展”,实施“陆海接力、岸海联动”。在近浅海上做“减法”,统筹提高岸线资源利用效率,适度控制近海养殖用海规模,促进浅海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在深远海上做“加法”,中远海全力发展养殖,远海重点发展远洋捕捞;在综合开发利用上做“乘法”,推动水上、水面、水体、海床等立体开发,海上、岛上、岸上联动开发,形成港产城融合、渔工贸游一体化发展的良好格局。广东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要构建“政府推动—市场主导—产业融合—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产业新模式,还要突出产业融合,围绕“养殖—加工—物流—销售”补链延链强链。

  “我们要推动传统海洋产业提质增效。”广东省海洋局局长屈家树说,广东将加快推进海洋牧场和深远海养殖,探索构建一条从种业、养殖、装备到精深加工的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全链条。

  ●2022年广东省海洋生产总值达1.8万亿元,同比增长5.4%,约占全省经济总量1/6

  ●2022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890.56亿元,渔业产业增速达到5.8%

  八部门关于快速推进深远海养殖发展的意见提出,要优化养殖空间布局,发展深远海养殖要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养殖水域滩涂规划要求,桁架类网箱及养殖平台、养殖工船原则上布设在低潮位水深不小于20米或离岸10公里以上的海域,重力式网箱布设海域水深不小于15米。

  要推动全产业链发展,大力推行健康养殖,做精做好水产种业,积极发展水产品加工流通,培育区域性优质特色品牌,鼓励创建深远海养殖类型的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

  意见指出,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远海养殖项目要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措施要求。要推进产业科学技术创新,加大对先进养殖技术和设施装备研发支持,完善技术体系和规范标准,提高深远海养殖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要落实检验登记要求,养殖工船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登记办法》,按照养殖渔船进行登记,重力式深水网箱、桁架类网箱及养殖平台由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主管部门制定规则进行登记。



最新文章